南京“2.23”火灾事故发人深省。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小区,深入剖析—— 为什么大家总爱把电动车停进楼道里?
雨天,紫荆城小区,楼上垂挂下的电线插排上套着塑料瓶。晓风摄
鹏欣尚城小区,停放在某单元楼道内的电动车。
南京市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再次敲响电动车安全警钟。一周来,本报“微泰州”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大量网友留言,涉及电动自行车停放、小区物业管理、电费计价等等,网友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大家爱把电动车停在公共楼道里,又为什么此类现象屡禁不止?针对网友们提出的建议和观点,本报记者通过现场走访,试图还原“楼道电动车屡禁不止”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现象一
有图方便的,也有心疼车的
2月27日晚上,记者来到海陵区东方名邸,顺着小区转了一圈发现,部分高层住宅的楼道内有电动车停放。36号楼西单元,首层楼道停放了五六辆电动车,这让本就狭窄的楼道更显“局促”,居民连正常通行都不便,其中一辆电动车甚至挡在了一户居民家门口,全然不顾旁边墙上有“楼道停放电瓶车,毒烟夺命100秒”的醒目提示。
“下负一楼太麻烦,停在楼道里,一出电梯骑上就走。”一位居民说,负一楼有储藏室,里面通电,可以停车和充电,但不少居民嫌麻烦,非要停楼道,其实大家也知道停在楼道不安全,不过都有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当天晚上9点多,记者又走进鹏欣领誉四期81号楼的一个单元,门厅两侧各停放着一排电动车,一直延伸到电梯口。82号楼2个单元的一楼门厅也均被电动车“霸占”。
该小区四期高层每个单元楼一楼门厅内都贴着“大厅内禁止停车”的警示标语和“防范电动车火灾”等公益广告,但还是有居民轻车熟路,顺着单元门旁的残障人士坡道直接骑进楼道,甚至有电动车就停在警示标语下。
采访中,也有不少居民表示,把车停在楼道里,主要还是爱惜财物。“一辆电动车少说也要两三千元,不忍心把它丢在外面风吹雨淋。”市民刘女士说,她家住二楼,把车子停单元楼道口,还方便她随时听到车子发出的报警声,前几年她车上的电瓶就被偷过,损失了几百元。
现象二
负一楼设计不合理,推车都困难
小区地面上缺乏可以遮挡风雨的停放点,还只是居民爱把电动车停在楼道里的原因之一。记者了解到,有些小区明明建有地下车库,可停车可充电,但居民就是不愿把车停进去。
周女士(化姓)家住海陵区珑泊湾名郡1号楼,这是一个新小区,周女士去年5月拿的新房,目前已装修入住。搬进新房本是件开心事,但给电动车充电却让她感觉烦,原因是地下车库的充电区域没手机信号,无法扫码充电。1号楼位于小区的南区,春节前物业在北区设置了一处电动车地面露天充电站,距离周女士家的1号楼差不多有200米远。“原本电动自行车是代步工具,但我停在北区充电后,还要步行七八分钟才能回家,想骑车时,又得步行个七八分钟。”
然而,即便日后地下车库信号问题解决了,周女士说她也不愿意下去停车。原因是,下车库要经过几段斜坡,每次入库出库,推着电动车非常吃力。
在周女士指点下,记者看到,车库出入口停放着3辆电动车,进入地库的通道分成4段,两边为踏步式台阶,中间是坡道,途中还有4个转弯平台。上去时,需拧着电动车的电门,让车子有点动力,下去时则要捏着刹车,还要兼顾脚下台阶。
“一辆电动车一百多斤重,电门拧小了推不动,拧大了车子往前蹿。人车不协调,加上雨天湿滑,很容易摔跤。老年人就更不愿意下负一楼了。”周女士坦言,自己曾从家中拉线充电,被叫停后,这段时间她宁愿回老房子去充。
电动车出入地库不便的苦恼并非周女士独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区很多高层居民楼下都有地下非机动车库,但利用率并不高,如彩云居、香樟湾、天韵景园等小区,原因都是通往地下车库的坡道陡拐弯半径小,车主们感到不便。
现象三
充电桩收费贵,车主宁可“飞线”
据悉,为解决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不少小区引入充电运营公司,居民扫码就能充上电。然而居民反映,公共充电桩收费偏贵。
紫荆城小区位于海陵区苏陈镇,一条东西向水泥路将小区划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部分高层一楼为架空层,下面设置了电动车停放充电点,没有架空层的高层附近则建了智能充电站,但居民私自拉线的现象依然存在。2月28日中午,在北区6号楼和7号楼,记者就发现了4根从高楼“飞”下的电线,它们从各自房间牵出,为了防止被雨水打湿,末端的插线板还用塑料瓶套着。
小区居民陈先生说,他的电动车电瓶功率309w,2月16日晚上至2月17日,他在6号楼西侧的智能充电车棚充电8小时,花了5.6元,每小时7毛,这个价格可比在家里充贵多了。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2023年8月份,省发改委出台《关于做好居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当年10月1日起执行新的充电计费方式,住宅小区充电设施执行居民用电合表用户电价,实行“居民电价 服务费”计费方式,即按充电量计费的服务费每千瓦时不超过0.2元,按充电次数计费的服务费每次不超过0.1元。2023年9月份,省发改委就其中“服务费”又作进一步明确:“文中‘按充电量计费的服务费一般每千瓦时不超过0.20元,按充电次数计费的服务费每次不超过0.10元’,仅供充电设施经营者与业主委员会或受委托的物业等协商制定服务费时参考,不具强制性,不改变服务费的市场调节价属性。”也就是说,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用电收取的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充电价格不统一。
陈先生算了笔账,根据某品牌充电桩收费标准,电动自行车充电8小时需2元,按照正常电动自行车功率计算,一辆车使用充电桩充满电需要1至2元,但如果在家充电则便宜了近一半,这只是一次充电的费用,常年累月下来也是一项较大开支。充电桩建设本是便民、惠民举措,他建议相关部门要把好事做好,探索普惠性充电。
有“微泰州”网友也认为:小区充电桩收费应具有适当的公益性质,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去使用。
现象四
小区公共充电桩供不应求
在一些小区,电动车充电设施还存在缺口,市区鹏欣尚城小区就是一个例子。
鹏欣尚城1号楼和2号楼分列小区大门两侧,均为9层的小高层,底层是商铺,往上是住家户。2月27日晚上8点多,记者在该小区看到,两幢楼的一楼走道和门厅内同样挤满了电动车。在1号楼西侧有个电动车停放充电棚,里面同样满满当当,12个充电桩全部在工作。
“这个时候你可别想找到充电空位。”居民告诉记者,1号楼没有非机动车库,物业在西侧建了车棚,但相较电动车数量而言,充电桩还是远远不够,晚上下班回家充电基本靠“抢”。一些居民只得将电瓶拿回家充电,甚至推电动车进电梯上楼回家充。大家知道这样不安全,小区物业也多次整治,但治标不治本。
对此,有热心网友建议,对新建小区,电动车停放充电设施可和小区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并投入使用,把安装电动车集中存放和充电设施作为综合验收备案的必要条件;加大对已建住宅小区电动车停放充电设施的投入,新建、改建独立式地面车棚等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场所的充电设施;没有足够宽敞空间的小区,也可以多点位建设一批迷你充电站。
由于电动车充电问题涉及多个条块和部门,如何彻底解决这一安全隐患,需要相关部门拿出因地制宜的统筹协调措施,本报将对此继续保持关注。
编辑:王魁 袁婷
校对:王晶
责编:姜景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