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开展执法巡查。 赵梦静 供图
迎风雨、冒严寒、顶烈日、战酷暑,从信访处理到排污检查,从日常监管到夜间暗访,一心守护城市生态环境……他们是来自市生态环境执法局海陵一分局的执法人员。
“生态环境执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武器。”市生态环境执法局海陵一分局负责人陈小强说,为全面、细致、高效做好环境执法工作,分局8名执法人员不分昼夜作战,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全区317家涉污企业,化解527件环境信访问题。
节奏紧、工作量大、标准要求高,是基层执法工作的特性。对于“新人”吴昌建来说,环境执法“辛苦但值得”。“2020年,我刚加入环保执法团队,夜里接到群众举报,称海陵西北片区有异味。”吴昌建和师父成浩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挨家挨户靠鼻子辨别气味来源,期间一家石化企业吸引了师徒俩的注意。
进入厂区后,吴昌建排查治污设施时注意到空地上的沥青储罐,他决定登高查看罐顶是否异常。“冬夜的冷风直吹,我们凭着手机自带的手电微光,摸着黑往上爬。”吴昌建说,登顶后的情形验证了他们的猜想,储罐因为工人失误没有盖紧,沥青烟气持续泄漏。吴昌建立即要求企业整改,并对相关环境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及时化解环境隐患并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虽然忙活一夜却觉得精神十足。”吴昌建感慨地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环境执法方式从原来的“铁脚板”逐渐升级为“智慧脑”。“此前企业违规排放,我们只能依靠‘人海战术’,派出众多人员巡查,耗时耗力效果也不佳,现在利用走航车监测,一秒钟就能出数据,可实时掌握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和各涉气排口浓度变化情况,实现了传统执法向高科技执法方式转变。”执法人员姚慧告诉记者,除了大气走航监测车,无人机、暗管探测仪等高科技装备在环境执法中频频亮相,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加持,执法部门对环境违法问题实现了精准打击。
环境执法只是手段,促进企业依法排放、绿色生产才是目的。“身为执法人员,既是法律权威的维护者,也是法律普及的宣传员。”执法人员朱诚远说。近年来,海陵一分局积极开展“送法入企”活动,宣贯最新环保政策法规,找准企业症结下良方;常态化组织“企业环保接待日”活动,邀请重点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打铁还需自身硬,百炼才能出精钢。“我们会坚守在环境保护一线,常怀敬畏心、责任心、进取心,做人民群众满意的生态环保铁军,为天蓝、地绿、水清的幸福泰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小强说。
编辑:王魁 袁婷
校对:王晶
责编:姜景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