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难题
9月9日上午,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城管工作站站长屠兴权带着执法人员巡走在热闹繁华的大渔池市场四周,从主次干道到背街小巷,不时有摊主向他们挥手招呼。行至大渔池摊点临时疏导区门口,娄庄瓜农李云云骑着满载西瓜的三轮车过来,东看看西望望。屠兴权猜到对方心思,笑着上前说道:“场内有空位,里面客人更多!”随后,屠兴权等人引导李云云停车入位,很快引来不少顾客买瓜。“谢谢你们提醒!”李云云感激之余,挑了只大西瓜要送给执法人员解渴,被屠兴权等人婉言谢绝。
这是姜堰城管执法下沉带来的温馨场景。今年,姜堰在城市管理领域全面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发布《关于推进城市管理执法重心下移的实施方案》。该区城管局整合分散的管理和执法资源,安排3名副科级干部兼任街道副主任,并组建三水街道、罗塘街道、天目山街道3个城市管理工作站,93名城管队员全部派遣至街道社区。
“原来的城管执法,局城管综合执法人员负责主干道,街道和社区负责背街小巷和次干道,存在城市管理两张皮和执法悬空的现象。”姜堰区城管局党组成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袁小宽说,执法队伍进驻街道、社区后,形成三方联动,互相借力,很多过去推诿扯皮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管理路边摊是个“老大难”,街道城管工作站成立后,姜堰城区统筹设置了明日商贸城、紫墅园、姜官路、五中东路4个疏导区,能容纳1000多个摊点,成功引导800多个流动摊点集中规范经营。同时新增步行街、万家福广场两处特色夜市,引入各类摊点300余个,既有效解决流动摊点违章占道、乱停乱放问题,也留住了城市“烟火气”。
城管执法重心进基层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原先,“12345”关于城市管理的一件工单,要在城管部门和街道之间流转好几次,重复投诉率约3.5%,处理一件小事也要两三天。现在理顺机制后,从接到工单到办理完成,基本控制在一天之内,重复投诉率下降至1.01%,工单总量从月均300件下降至220件,时效性上从按天办结到按小时办结。比如,姜堰城区育才路一家重新装修开业的餐饮店,要办理店招审批手续,原来,店主需到区数据局申报,然后等执法队员上门核查,核查好后再发放相应手续,需5个工作日办结。现在,店主直接到家门口的罗塘街道怡园社区申报,街道城管工作站当场核查,当日办结。
屠兴权原为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到街道任职后,岗位始终在路上。“现在和市民沟通起来,顺畅很多,市民觉得我们能办事、办成事,对我们的信任度与日俱增。”屠兴权说,执法队伍重心下移,弥补了条块分割造成的管理缝隙,解决了碎片化问题,将城市管理责任与执法权限连接整合,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管工作体系。
“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但办事效率更高了。以前街道办、社区对很多事情‘看得见管不了’,职能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现在执法人员就在一线,能够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天目山街道城管工作站工作人员吴昊说。
姜堰城管执法重心下移赋能基层治理的做法在全国产生了影响。近期,长春市城管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城管局先后前来调研学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姜堰区城管局局长黄旭兵说,城管执法重心下移,就是要引领城管执法人员了解情况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这项改革实施以来,执法人员累计整治各类乱象4000余起,赢得市民广泛赞誉。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完善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加强执法培训和执法监督,建立管理权责清单、执法规范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用服务上的“加法”、处罚上的“减法”,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王魁 袁婷
校对:王晶
责编:姜景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