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江苏各地共推出2900多项主题活动,“文化 旅游”“非遗 旅游”“展览 旅游”“演出 旅游”“音乐 旅游”“体育 旅游”等多样化新业态、新产品一应俱全;湖北恩施,小朋友们在峡谷犁语研学基地,跟着传承人学唱皮影戏;安徽旌德,汉服爱好者们在荷花池边流连忘返,家门口的文化活动培育了一批农家表演艺人……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无形中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为新时代的民族复兴之路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庆假期,各地的文化活动不仅让人们享受到了文化的盛宴,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从书香浓浓的锦绣河山,到人潮涌动的文博场馆,再到文艺演出的好戏连台,以及城市乡村的文化惠民活动,每一处都涌动着蓬勃的生机活力,积聚起旺盛的人气、丰沛的信心。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画卷徐徐展开,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亮丽名片。这些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于文化普及和共享的决心,让文化之光惠及每一个角落,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
文化兴盛,是国运昌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文化不仅凝聚着人心,更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当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从书香阅读到文艺演出,从非遗体验到体育竞技,每一种形式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假期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农家书屋、乡镇影院等文化设施的建设,让农村群众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文化服务。这不仅缩小了城乡文化差距,更促进了文化的均衡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文化的滋润,让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不仅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更是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需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无数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向未来,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要更加注重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民族气派的文化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江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