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日报报道,10月11日至12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到北京考察交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借鉴首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理念、思路举措,深化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交流合作,合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这是一个月内,江苏省委书记、省长第二次率团到北京。
据此前的报道,9月14日,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启动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省政府《关于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率队分别出席有关活动。
两次北京之行,“科技”含量颇高。报道中透露的信息,值得关注。
譬如,最近这次北京之行,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先后来到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小米汽车、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等地考察。这些考察点,也正是北京科技创新的一些突出亮点。
在前不久举行的“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场上,北京亮出的成绩单显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北京正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前全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北京科技创新多维度步入全球前列。
信长星在考察交流中说,当前,江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努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在此过程中,学习对接北京、服务首都发展,是我们的必答题。
做好必答题,才能交出合格答卷。
此行,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还前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参观考察。在这两所全球享有盛誉的著名学府,信长星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江苏着力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校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北大、清华的鼎力支持。
关键词,愈加彰显:着力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再回头来看上一次北京之行,或许就能更加明白。
9月中旬,在教育部、江苏省签署的共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战略合作协议中,将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该中心将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首批确定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分别遴选20所左右国内高校参与建设。区域中心将搭建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全链条”公共转化平台,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力争通过5年左右努力,打造成为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活力活跃、转化机制畅通、创新生态开放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
在彼时的启动会暨签署仪式上,信长星说,作为首个试点省份,我们深感这既是重大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江苏将把共建区域中心作为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标志性改革举措,举全省之力强化服务保障、落实重点事项、深化制度创新,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同选题答题,着力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真正把高校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江苏省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则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市场监管科技支撑、完善质量技术服务体系、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加快重点产业质量提升、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推进市场监管数字化转型等10个方面合作事项。
很显然,“科技创新”,依然是关键词。
围绕“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江苏最近还有不少引人关注的动作:
——9月11日,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开幕,信长星出席并启动开幕,许昆林致辞。
——9月26日,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开工活动在南通通州湾示范区举行。
——9月26日,以“新质领航、科创天堂”为主题的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举行,发布千亿科创基金集群,落地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总规模近2600亿元。
…………
今年5月30日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江苏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更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向着“重要阵地”迈进。
而一月之内的两次北京之行也同时显现,向着“重要阵地”迈进,江苏正积极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联动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撰稿 |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耿联 陈珺璐
摄影 | 新华日报记者 吴胜
部分图片 | 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