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粮食问题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筑牢国家发展根基。从曾经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高产稳产,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养饱、养好了全球近20%的人口。超级稻、海水稻等新品种不断涌现,农业科技的进步让粮食单产持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96亿斤,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单产5628.0公斤,其中小麦单产5985.8公斤,均保持持续增长水平。一个个喜人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民的辛勤耕耘,是农业工作者的智慧结晶,更是国家对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的生动体现。
科技创新激活动力,点燃粮食发展“加速度”。持续做强种业“芯片”,“神奇草稻”打开水稻育种的新空间,实现新品种增产超过15%。航天育种“上天”搭载实验3000余项,“落地”收获育成主粮品种260多个,年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数字赋能生产模式,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逐渐推广,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气象分析、土壤墒情、病虫害监测等农业生产链条中广泛应用,无人机和自动化农业设备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喷药等高效率农田作业。技术融合粮食储备,智慧粮库通过采用“云边端 ai”技术,实时采集配电、气象、粮情、温控和安防等信息,在提高粮食储藏数量和质量监控能力的同时增强粮库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藏粮于技”,让丰收成色更足。
积极践行国际合作,展现大国粮食担当。共建“一带一路”走过第一个金色十年,中粮集团同沿线50多个国家开展粮食业务,形成了遍及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农产品贸易物流网络;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达成合作,中国在3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粮食援助项目,有效缓解当地粮食和营养短缺;杂交水稻、菌草技术在20多个非洲国家“扎根发芽”,提高当地粮食产量的同时,更铺开了非洲国家农民妥善就业、农业经济发展的致富之路……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与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世界粮食安全共同体,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端牢“中国饭碗”,扛起大国担当。仓廪实,天下安。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我们就一定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为国际农业贸易秩序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张梦轩/文 吴嘉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