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方办起了中医夜市,吸引了大批市民光顾。在华灯初上的街头,中医专家变身“夜市摊主”,一字排开十几个摊位,为市民旅客把脉诊疗、送上健康科普。有网友称赞道,“走过路过没想到挂上了专家号”“年轻人在上医院和上网之间,选择了上中医夜市”。
中医夜市缘何爆红?顺应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是契机。有报道称,在中医夜市中,青年群体占据了问诊队伍的半壁江山;在中医文创展示、手工制药、传统养生功法体验等区域,年轻人更是占到了九成以上。不少年轻人以“脆皮青年”自嘲,不是他们不爱惜身体,实在是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里很难有时间调理身体。为了小毛小病请假去医院近乎奢侈,日常锻炼身体又难以坚持,面对“时间困境”的年轻人,却在中医夜市里找到了一个审视自我健康的机会。“圈粉”了年轻人,中医夜市在社交媒体上裂变式传播,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专程来逛。
轻松,给了人们一个“喜爱的理由”。热闹虽然好,温暖才是真。在中医夜市,人们既无需顺应医院的作息时间,又摆脱了走进医院时的拘束不安,在逛逛吃吃玩玩中,遛着弯顺道把病看了,这样暖心的便民举措,真可谓“想不红都难”。当“草药香”融入“烟火气”,看病的门槛在物理和心理上实现了同步降低,中医夜市消解了就医这件严肃甚至让人惧怕的事情,用主动靠前服务,让人们提前感受到“看病不难”的梦想。创新举措接了地气、通了民心,获得人们一致点赞自然是顺理成章。
看病是“揽客招牌”,文化才是“压轴好戏”。尽管中医夜市的“摊主”来自正规医院,看病也的确方便快捷,但受限于活动时间和诊疗设施,它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正规治疗。对更多走进中医夜市的人们而言,在这里了解中医关于未病先防、以病治病、病后防护的理念,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与知识,才是“篮子里最大的果实”。学一套八段锦,买一副三伏贴,尝试一次针灸推拿,掌握一些中医健康理念……中医夜市既是中医诊疗的便民场所,也是中医理念的宣传阵地。通过夜市,中医药以更加亲民、接地气的方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现代生活美好邂逅。
今年2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各地举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正是对这一要求的回应。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地制宜、守正创新。中医夜市的“活起来”“旺起来”“潮起来”启示我们,中医药文化只有从一种符号、观念,创造性转化为具体的、时尚的、鲜活的生活体验,才能推动“老中医”以新业态、新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焕发出新活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为维护国人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深深植根于人们饮食起居的日常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兴趣,从而拓宽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路径,让更多人“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
(袁媛)